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引起各方热烈反响

日期:2021-03-03  浏览量:22857  新闻来源:转自国家电网报,过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3月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专家学者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公司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引领全球化治理行动,成为首个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中央企业。此前,《人民日报》2月23日发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署名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中心主任夏清: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对电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机会。从行动方案可以看出,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而我国的电力结构一直都是以火电为主,当电力结构由稳定的火电为主导转为受气象驱动的新能源发电为主导时,电网面临的挑战是颠覆性的。电网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枢纽。如何既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这需要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促进各类能源互通互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非常重要。储能将成为解决“双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

  值得注意的还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变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让价格在电力消费中起到调控作用,最终达到整体效率提升,才能让电网真正成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平台。当机制、技术、信息三大要素融合,电网升级为能源互联网,不仅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也在能源消费侧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这是我们期待的、能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未来电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是责任央企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行动。

  能源电力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体,电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撑角色,发挥着关键的平台作用。希望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此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需要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垂范、民众配合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争取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发布之前,国家电网公司就已经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积累了经验。要想实现“双碳”目标,发电侧要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让清洁能源成为主力能源,让化石能源变成调峰保障能源;需求侧要让客户用能清洁化,提高能效。行动方案对发电侧和需求侧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任务。方案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既有电网企业本身要完成的任务,又有引导发电侧和需求侧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方案体现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顶梁柱”带动整个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所作的贡献,也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机制,体现出国家电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决心。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强度持续大幅下降,一方面要大力节能,降低能耗强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国家电网公司需发挥“大国重器”作用,在引领能源转型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许金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国家电网公司将发挥关键作用。在能源转型的趋势下,国家电网公司进行的自我革命正是重塑自身角色定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第一,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向再电气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第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中为能源生产商、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更有创新力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风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保障清洁能源能发尽发、能用尽用。